第25章 彭桓武为两弹研制默默奉献
第25章彭桓武为两弹研制默默奉献
1961年4月,彭桓武奉命调到当时的二机部北京九所,顶替已撤走的苏联专家,负责核武器物理研究。
当时,原子弹设计工作正处在探索的阶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在《他把全部精力献给了祖国和物理学》一文中写道:
彭先生的到来使这一探索工作如虎添翼。他把原子弹的爆炸过程分成了若干重要方面,进行物理分解研究,自己又计算又推导方程,然后给年轻人讲课,让更多人熟悉这些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为了使学术讨论有共同用语,他把各种过程和物理特征的术语进行规范,诸如定容增殖、突变刹那等等。
当时他主要集中在反应后高超临界条件下的物理过程的研究,包括裂变点火和能量释放估计。在研究与点火有关的冲击波聚焦出中子的物理问题时,他巧妙地把复杂的不定常流体简化为定常流处理,图像十分清楚,得出了很好的结论,至今仍给当时参加这一研究工作的同志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他物理概念十分清楚,对物理量量级大小有清楚的了解,这使他能快速抓住物理本质。他是位理论物理学家,擅长于解析处理,起初他不太相信计算机计算,但随着研究问题愈来愈复杂,计算机也愈来愈发展,他感到数值模拟的重要,于是积极支持数值模拟研究……
贺贤土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及一件令人感慨的往事:
听老同志说,1961年至1962年年初原子弹设计曾一度陷入困境。理论计算得到的炸药爆炸后在内爆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总是小于苏联专家曾给我方的数据,当时负责力学的专家担心计算结果有错,于是进行一次又一次的9次反复计算,但结果就是与苏方提供的数据不同。
这就是著名的9次计算,原子弹设计一时陷入了困境。
彭桓武先生为9次计算的讨论和改进提出过不少很好的主意。
最后,周光召先生仔细检查了9次计算结果,认为数据没有问题,他用最大功原理证明苏联人的数据是错误的,从而结束了近一年左右的争论,使原子弹设计工作全面展开。
彭先生十分高兴他从前的研究生处理问题的敏锐和智慧,后来曾几次提起此事。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理论部投入全部力量进行氢弹探索。
研制氢弹的时候,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资料。
贺贤土后来回忆说:
我和几位同志当年曾在周光召先生领导下,调研了十几年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纸和一些杂志,没有得到任何有意义的信息。突破氢弹完全是中国人自主创新的结果。
贺贤土又说:
在研究原子弹期间,彭先生事实上已开始琢磨氢弹会是怎么样的,他把氢弹作用过程分成若干阶段的物理问题,供大家研究。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彭桓武十分激动,在罗布泊宴会上即兴写了一首七绝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爱尚小说网【23xj.com】第一时间更新《崇高荣誉:二十三位科技专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